活性炭過濾器反洗維護的核心目標是 “溫和清除濾料表面懸浮物、疏通微孔通道,同時避免活性炭磨損或流失”,需嚴格遵循 “準備→排氣→反洗→靜置→正洗→恢復運行” 的標準化流程,結合活性炭密度小、易磨損的特性控制關鍵參數,具體操作步驟如下:
反洗前需確保硬件無故障、參數適配活性炭特性,避免操作風險:
設備與閥門檢查
關閉過濾器正常運行閥門:先關閉進水閥,待罐內壓力降至 0.05MPa 以下(通過壓力表觀察),再關閉出水閥,防止原水與反洗水混合污染濾料;
檢查反洗相關閥門:確認反洗進水閥、反洗排水閥、頂部排氣閥開關靈活(手動閥無卡阻,電動閥通電后動作響應及時),關閉狀態下無滲漏(用手觸摸閥門接口,無水流溫感);
驗證反洗動力源:若為水泵驅動,啟動反洗泵空載運行 10-20 秒,確認泵體無異常噪音、出口壓力表顯示穩定(壓力需滿足反洗強度要求,通常 0.2-0.3MPa);若為重力反洗,確認反洗水箱水位達標(水位高度需能提供≥0.15MPa 的反洗水頭)。
設定反洗關鍵參數活性炭密度(1.4-1.6g/cm3)低于石英砂,反洗參數需更溫和,常規設定為:
反洗強度:10-15 L/(m2·s)(通過流量計監測,避免超 15 L/(m2?s) 導致細顆粒流失);
濾料膨脹率:15%-25%(通過罐體視鏡觀察,活性炭層均勻膨脹但不溢出罐體,顆粒輕微翻滾即可,無需劇烈沸騰);
反洗時間:5-8 分鐘(以反洗排水濁度≤5NTU 為終止標準,避免時間過長浪費水資源)。
打開過濾器頂部排氣閥,緩慢開啟反洗進水閥(開度從 1/4 逐步調至 1/2),讓反洗水以低流速進入罐體:
逐步開大反洗進水閥(開度從 1/2 調至全開),同時觀察反洗壓力表與流量計,將反洗強度穩定在 10-15 L/(m2?s),并通過視鏡監控活性炭狀態:
保持反洗排水閥開啟 1-2 分鐘,排出罐內殘留的反洗水與脫落雜質,隨后關閉反洗排水閥,讓活性炭自然沉降 5-10 分鐘:
反洗后活性炭表面可能殘留少量細小雜質,需通過 “正洗”(按正常過濾方向沖洗)去除,確保出水水質達標:
正洗操作:緩慢開啟進水閥(開度 1/3),讓原水按正常過濾方向進入罐體,同時打開正洗排水閥(或臨時使用出水閥排水),控制正洗流量為設計流量的 50%-70%(如設計 15m3/h,正洗流量 8-10m3/h)—— 避免流量過大擾動剛沉降的活性炭層;
達標判斷:每隔 1-2 分鐘檢測一次正洗排水水質(核心檢測濁度,若為飲用水或食品行業,需同步檢測余氯 / COD),當排水濁度≤1NTU(或余氯≤0.05mg/L、COD≤5mg/L,符合設計出水標準)時,關閉正洗排水閥;
恢復運行:緩慢開啟出水閥(開度從 1/3 逐步調至全開),同時監測過濾器進出口壓力(正常壓差 0.02-0.03MPa)與出水水質,確認無異常后,活性炭過濾器正式恢復運行。
若原水含黏性雜質(如油污、腐殖酸),常規反洗無法徹底清潔,需增加 “化學輔助清洗” 步驟:
化學浸泡:反洗前,排空罐內水,注入 5%-8% 的稀鹽酸溶液(針對鐵錳污染)或 2%-4% 的氫氧化鈉溶液(針對油污 / 有機物污染),浸泡 2-4 小時,通過化學作用破壞黏性雜質與活性炭的吸附鍵;
輔助反洗:浸泡后,按常規反洗流程操作,反洗強度可適當提高至 12-14 L/(m2?s),延長反洗時間至 8-10 分鐘,確保雜質徹底剝離;
中和沖洗:化學反洗后,需用清水正洗至排水 pH 值恢復中性(6-8),避免殘留藥劑污染下游水質。